当前位置: > 法律知识 > 法律案例 > 刑事案例 >

犯罪动机对定罪量刑有影响吗?

2022年03月07日14:25        苏米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对于全民热议的刑事案件,如张扣扣杀人案、北大弑母案以及近期发生的贵州公交坠湖事件,除了事实经过和审判结果外,大家最关注的恐怕就是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了——行为人为何要这么做?这当然不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人们想通过背后的故事了解犯罪发生的真实原因。那么,犯罪动机对定罪量刑有无影响?犯罪动机又该不该被曝光呢?

  什么是犯罪动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犯罪动机就是刺激、促使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的内心起因。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动机可谓五花八门,常见的包括财物动机、政治动机、性动机等等。单是在故意杀人犯罪中,也可划分出多种不同的动机,比如,图财、报复、嫉妒、义愤等。

  犯罪动机对定罪量刑有影响吗?

  通常,犯罪动机本身不会对定罪产生直接影响,但却可能影响到量刑。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其认识能力、犯罪动机和目的等情况,从宽处理。又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对于采取故意杀人以外的其他手段实施抢劫并致人死亡的案件,要从犯罪的动机、预谋、实行行为等方面分析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大小······

   可见,犯罪动机反映了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因此对量刑有一定影响。典型案例如2009年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邓玉娇持刀捅刺他人,致一死一伤,法院最终判决其犯故意伤害罪,免予刑事处罚。原因之一在于法院认为被害人对邓玉娇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在先,邓玉娇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也就是说,邓玉娇的犯罪动机具有防卫性,不同于其他动机卑劣的犯罪行为,符合从宽处理的条件。

  动机卑劣的案例如2018年震惊西安的“辛海平故意杀人案”。辛海平因怀疑乘坐公交车时被人扎针染上重病,遂产生报复社会泄愤的恶念。案发当天,他持刀对公交车上人员进行砍杀并追至车下继续砍杀乘客及路人,致4人死亡、7人轻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辛海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20年7月3日,辛海平被执行死刑。辛海平的犯罪动机是报复泄愤,他肆无忌惮地宣泄私愤,且针对的是无辜群众,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都极其严重,因此被判处死刑。

  犯罪动机该不该被曝光?

  对于刑事案件,官方是否应当公布被告人的犯罪动机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犯罪动机属于案件事实的一部分,应当查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应当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同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五条也规定,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

  可见,犯罪动机属于应当查明的案件事实,且可能对量刑产生影响。因此,官方公布案情时披露犯罪动机是还原真相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司法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也是对民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积极回应。刑法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犯罪,也包括预防犯罪。分析犯罪动机,有助于我们了解行为人产生犯罪的心理机制和深层的社会根源,由此才能实施更有效的防范举措。

  法官说

  总之,犯罪动机是犯罪心理的核心内容,它来源于犯罪人的需要,通常不影响定罪,但可能影响量刑。犯罪动机是打开犯罪人心理的一把钥匙,能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犯罪的形成原因,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刑事案例知识排行榜
刑事案例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提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