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之路还需要父母共同呵护

2022年03月15日09:58        苏米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民法院创新家事审判工作方式,以司法便民为出发点,通过法官充满温情与期望的寄语,触动感化家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心灵,将司法服务的温情延伸到庭外,赋予家事审判更多人性化、温情化的关怀。

  2007年

  刘先生和杜女士步入婚姻殿堂

  2010年

  两人爱情的结晶儿子小刘出生

  2017年

  两人感情破裂,经调解离婚;

  约定儿子小刘由父亲刘先生抚养

  2020年

  儿子小刘主动至母亲杜女士处生活

  2021年

  杜女士至法院要求变更小孩抚养权

  承办法官了解到小刘已经年满八岁并且表态愿意继续随母亲共同生活,基于小刘自身意愿,且由母亲抚养更有利于小孩健康成长,承办法官通过多次与双方沟通谈心,解释法律规定和父母的抚养责任,最终达成小刘由杜女士抚养至18周岁,刘先生支付抚养费的意见。

  在案件审理结束后,法官的工作没有结束,在判决书送达的同时附上了一张薄薄的法官寄语,都说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孩子成长之路还需要父母共同呵护,短短的文字让双方更加清楚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艰辛,都表示虽然离婚了但仍会尽力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温暖。

  法官寄语

  婚姻结束前夫妻双方一起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婚姻不再继续,但孩子是因我们的共同选择才来到了人世间,他的降生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的成长寄予了父母殷切的期盼。孩子是我们不期而遇的温暖,父母要陪伴孩子幸福成长。正如胡适给孩子的信中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婚姻关系的结束改变了婚姻双方的称谓,但是改变不了的是爸爸妈妈的称呼。虽然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可以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无论孩子跟随父母哪一方生活,始终不能改变的是血浓于水的血缘亲情关系,孩子不仅需要父亲的勇敢和坚毅,也需要母亲的温柔与呵护。如何帮助、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是身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愿孩子们不负春光,向阳生长。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婚姻家庭案例知识排行榜
婚姻家庭案例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