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婴幼儿面霜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 最高检:将挂牌督办
贵州省紫云县某母婴用品连锁店,将违规添加含有强效激素的违禁物质丙酸氯倍他索酸酯的“七草两叶抑菌膏”面霜向消费者售卖,部分使用该面霜的婴幼儿出现不良反应。
针对违法经营违规添加禁用成分的抗(抑)菌制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依法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在销售环节进行监管的基础上推动溯源治理,依法查处违法生产企业,切实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12件检察机关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紧盯食品药品生产、销售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问题。12件典型案例中,涉及食品安全领域案件4件,药品安全领域案件8件。其中8件药品领域典型案例涉及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包含药品生产质量、非法经营、虚假宣传、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等多类问题。
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贵州省紫云县检察院、浙江省江山市检察院分别针对抑菌霜和抗(抑)菌制剂类消毒产品违规添加药品成分开展行政公益诉讼,两案均涉及“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问题。在生产的产品中违规添加药品成分,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产生耐药菌株、影响水盐代谢等一系列副作用,甚至严重危害婴幼儿身体发育及人身健康。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贵州紫云县检察院、浙江江山市检察院分别督促卫健部门对非法添加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进行查处,并推动开展专项监督工作。
据介绍,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3万件,同比上升10%。其中,办理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6万多件,督促查处假冒伪劣食品48万千克;办理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00多件,督促查处假药劣药和走私药品1400余千克。
“今年2月,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对一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挂牌督办。”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通过加大自办案件力度、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引领各地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抓实抓细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