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律知识 > 法律案例 > 刑事案例 >

全国首次!“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辅助庭审

2022年03月22日14:29        苏米      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1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伟清担任审判长的7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抢劫案件,这是全国法院首次运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辅助庭审。

  庭审现场

  研发“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中央政法委于2017年2月6日交办上海的重大任务(“206系统”是以2月6日确定的简称)。该系统主要是充分运用图文识别(OCR)、自然语言理解(NLP)、智能语音识别、司法实体识别、实体关系分析、司法要素自动提取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制定统一适用的证据标准指引、证据规则指引,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嵌入公检法司机关刑事办案系统中,为办案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提供指引,并对证据进行校验、把关、提示、监督,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刑事办案过程全程可视、全程留痕、全程监督,减少司法任意性,防范冤假错案产生。

  上海研发的“206系统”设计有26项功能,88项子功能,其中系统的证据标准、证据规则指引功能,为办案人员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标准化、数据化指引,减少了司法任意性,解决了公检法三机关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次庭审展示的是“206系统”智能辅助庭审的部分功能。

  记者在庭审现场发现,与以往刑事法庭陈设不同的是,除合议庭、公诉人、辩护人和旁听席前设有电子屏幕外,本次庭审的被告人席位前也设有电子屏幕。而合议庭、公诉人、辩护人和旁听席前的电子屏幕先后显示为语音识别区、智能抓取区、庭审示证区,被告人的电子屏幕仅显示庭审示证区。这在之前的法庭中均没有看到过,这些区域将在庭审中显示什么样的高科技功能非常值得期待。

  被告人通过“206系统”阅看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

  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庭审正式开始。

  “被告人你的姓名?”

  审判长话音刚落,“206系统”就根据对该条语音的识别,自动从系统里预先储存的全案证据材料中抓取出与提问内容相关联的信息,如被告人身份证等材料,显示在智能抓取区,直观清晰地呈现在各方人员面前。之后,有关被告人的拘留、逮捕、签收起诉书副本的日期等,都随着审判长的询问,由系统自动一一显示出《拘留证》、《逮捕证》以及《起诉状副本》,供法庭核验。

  法庭调查环节中,根据系统单一证据校验功能提示,该案存在2处瑕疵,通过系统调取的瑕疵报告显示,瑕疵点为涉案的有关扣押物品未发现扣押笔录,公诉人应法庭的要求,对补正瑕疵证据的情况作出了说明。

  辩护人通过“206系统”阅看公诉人当庭出示的证据并发表质证意见

  之后,法庭运用系统的证据链审查判断功能,分别围绕被告人是否具有抢劫意图,构成抢劫罪,还是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两罪,以及是否具有如实供述的情节,对同一查证事实项下的证据印证关系,不同查证事项间逻辑符合性、被告人多次供述间的矛盾进行了审查。这些证据的出示,均由系统自动抓取并进行归类,供法庭比对审查。

  为证明案发现场情况,公诉人出示了一组监控录像证据,当提到“10时30分57秒,殷某按门禁并等待后进入12单元”时,“206系统”对公诉人语音进行识别,瞬间调取出被告人在案发小区单元门口活动的监控录像并显示在庭审示证区。根据系统的言词证据审查功能,法庭可以快速查找到音视频资料的关键内容并定位到对应片段,实现笔录等言词证据与音视频资料的快速比对,极大节省了庭审中翻阅查找证据的时间,提高了庭审效率。

  公诉人通过“206系统”语音调取证据

  据了解,此次庭审电子屏幕上显示的语音识别区,展示了上海二中院智慧法庭建设的最新成果,该院所有法庭均已实现了庭审语音自动识别,并将语音即时高效准确地转换为庭审笔录;智能抓取区,展示运用“206系统”的案件要素智能抓取技术,根据控辩审三方的发问,通过对语音信息的识别理解,自动抓取和展示相关证据材料;庭审示证区,集中展示“206系统”的庭审示证功能、证据校验功能、证据链审查判断功能、言词证据功能,对案件审理中显示的证据瑕疵、证据矛盾等进行重点审查。通过三个区域的即时联动,为庭审全过程提供智能服务。

  “通过智能辅助庭审功能,我们可以做到庭审进行到哪里,文字就记录到哪里;庭审进行到哪里,系统就根据语音识别自动展示相关证据,实现了庭审全程智能化进行、证据审查无死角,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辅助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重要作用。” 在庭前说明会上,上海高院信息处副处长吴海崟介绍道。

  “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电子卷宗的普遍应用,对庭审示证起到辅助作用,提高了庭审示证的效率。”来自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公诉人说。

  “‘206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刑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庭审阶段是系统多项功能的综合运用。这些功能的应用,可以辅助法官在庭审中发挥其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的作用,落实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实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效防范冤假错案产生,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审理该起抢劫案件的审判长郭伟清说。

  上海市高院206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崔亚东表示,事非经过不知难。人工智能为司法改革、司法进步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刑事办案中去,既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重大改革,又是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国内外均无先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是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0到1的突破,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与司法的深度融合已由初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标志着我国司法公正、司法文明、司法公信力的进步与提升,为现代科技助力司法改革、破解司法改革难题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地,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2017年2月6日中央政法委交办上海完成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软件的研发任务。两年来,上海集中了700余人(其中法检公业务骨干400余人,科大讯飞技术人员300多人),进行了集中攻关:先后攻克了5大类难关(证据标准、规则指引,证据校验,网络,庭审,电子卷宗),突破了4类技术瓶颈问题,解决了800多个具体问题,取得了6项知识产权,做成了前人想了很多年都没有做成的伟大事业,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自2017年7月1.0版本上线试运行,到2018年3月2.0版本在全市应用,再到2018年底 3.0版本在全市全面推广应用,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提升,深受一线办案人员的欢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已实现了“三个100%”的工作目标:证据标准指引覆盖常涉罪名达到100%、上海常涉罪名案件录入系统达到100%、一线办案干警运用系统办案达到100%。上海常涉罪名的刑事案件办理已实现从立案、侦查、报捕、起诉、审判均在“206系统”内运行。公安机关累计录入案件24,873件;检察院批准逮捕8,811件;检察院审查起诉7,442件;法院收案4,812件;法院审结3,438件。累计录入证据材料1,149,993页;提供证据指引299,137次(依系统点击量统计);提供知识索引6,485次。根据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2018年5月起,“206系统”已经在安徽合肥、芜湖,山西太原、云南昆明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试点应用工作。

  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表示,“206系统”研发与应用实现了三个100%的目标,只是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完善提升系统功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等在上海二中院视频法庭同步观看了此次庭审。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知识首页头条推荐: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免费向在线律师咨询:
推荐律师 更多律师>>
按地区找律师
刑事案例知识排行榜
刑事案例推荐知识
在线免费咨询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