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法治新闻 > 法治评论 >

新司法解释宣告“签收即认可”无效,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

2022年03月23日09:30        苏米      免费法律咨询     我要评论

新司法解释宣告“签收即认可”无效,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

  新司法解释宣告“签收即认可”无效,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

  对电商“霸王条款”说不

  针对网络消费乱象,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于3月15日起施行。《规定》主要对网络消费合同权利义务、责任主体认定、直播营销民事责任、外卖餐饮民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自3月15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正式施行。司法解释第一条开宗明义,直接宣告五类屡禁不绝的“霸王条款”无效,包括收货人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商品质量符合约定;电商平台企业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一概由平台内电商承担;电商享有单方解释权或最终解释权;排除或限制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其他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免除电商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鉴于网络世界中的霸王条款五花八门,第五类的兜底条款有足够威慑力,有助于打击网络消费中各类滥用格式条款、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

  “网络消费具有参与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环境虚拟化、交易空间跨地域性、合同格式化等特点,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注重把握规律,制定符合网络消费特点的司法规则。”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表示,司法解释坚持问题导向,从网络消费合同权利义务、责任主体认定,到直播营销、外卖餐饮的民事责任等多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统一裁判尺度。消费者网购时再遇到电商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等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

  对于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发生的交易,买家权益受到损害,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销售者承担经营者责任?最高法也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一个案例中,消费者从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看到出售“某知名品牌无线耳机”信息,经与卖家确认系全新官方正品后付款下单。收货后,消费者发现该产品是假冒产品。法院审理查明,卖家销售的“二手商品”确系假冒产品,且卖家短时间内在某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以同样宣传方式已销售同款无线耳机40余笔,交易金额达5万余元。据此,法院认定卖家行为系商业性经营行为,构成销售欺诈,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经营者责任,判决其退还消费者已支付的商品价款并承担商品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办理商事登记的卖家固然是经营者,未办理商事登记但事实上开展商事活动的卖家也是经营者。”刘俊海说,为精准锁定网络消费中的二手商品责任、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司法解释要求,法官在认定销售者是否从事商业经营时,综合斟酌其出售商品的性质、来源、数量、价格、频率、是否有其他销售渠道和收入等情况而定。

  此外,司法解释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主张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无效等,引导市场主体规范经营。

  近年来,网络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直播间销售推广食品较为普遍,包括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还有些家庭作坊制作的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入网食品经营者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平台提供者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如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不能对食品经营者的资质把好关,消费者面临食品安全隐患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刘敏表示,司法解释规定,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对网络直播间的食品经营资质未尽到法定审核义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直播间运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当然,审核的对象是依法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直播间。”

  相关阅读:

  “3·15”调查:六成受访者曾退货遇阻

  315调查:六成受访者曾退货遇阻 315调查:六成受访者曾退货遇阻 八成受访者表示完善退货制度会增加网购意愿 网购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购物形式,虽然在网购领域早有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卖方和平台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消费者的退货申请。在……[更多]

  今起网购商品拆封仍可7天无理由退货 拆封退货不得拒绝

  今起网购商品拆封仍可7天无理由退货 拆封退货不得拒绝 拆封退货 不得拒绝 小何在某电商平台网购一款蓝牙耳机后,只因拆掉了耳机盒外面的一层塑封膜,便被商家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了退货申请。已拆封商品不得退货难倒过不少消费者。 如今,这一网购顽疾得到……[更多]

  规范格式条款、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消费纠纷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

  规范格式条款、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消费纠纷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 规范格式条款、完善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消费纠纷相关司法解释正式实施 明确各方责任 保护合法权益(法治聚焦) 核心阅读 伴随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消费纠纷案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更多]

  用“闪电退款”薅电商平台羊毛,在校学生退款不退货获刑

  日前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获悉,2019年以来,该院共计受理相关案件35件40人,诈骗金额从人民币6000余元到24万余元不等,目前已对其中18人提起公诉。 长宁区察院介绍,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退款不退货”的作案手法。根据“闪电退款”服务规则……[更多]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新闻首页头条推荐: 检察官客串起“办案讲师”
网友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我要提问:


推荐律师
新闻排行榜
立法律界评论时讯
视频推荐
视觉焦点
每日推荐
关于法帮网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导航 | 找律师
| |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