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北京市政府针对现阶段疫情,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以下简称“《疫情防控措施》”),涵盖了企业服务、防控资金等5个方面共19条具体措施,以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在企业用工方面,《疫情防控措施》指出实施灵活用工政策,允许企业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
该如何理解上述“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呢?笔者认为是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内,允许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安排劳动者休息,等疫情稳定或结束后,再统一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补回工作时间,即先休息再补班。例如某企业2月份因疫情安排员工在2月3日至7日集中休息5天,在符合复工条件后,连续或累计5周、每周工作6天,以弥补2月份提前休息的5天。
先休息再补班的方式对于实体企业尤其是餐饮、超商等服务业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利好,但调剂使用休息日在劳动用工合规方面可能产生哪些疑问?实操中又有哪些限制及应注意的风险点?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分析意见,以供企业和员工参考。
问题1
补班时每周仅休一天,是否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每周工作天数的强制性规定?
用人单位在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的前提下,安排每周工作6天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规定,在标准工时制下,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每周安排工作6天,确保劳动者每周连续休息不少于24小时,并不违反法律规定。而且这种情况在我们的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前后很常见。
问题2
补班时每周6天上班,是否违反了劳动法关于每周工作时长的限制?
先休息再补班,补班时每周6天工作,在工作时长上的确会突破每周40小时的一般性规定,但并未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经与工会及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补班时每周工作6天,在延长工作时长上并未超过法定标准。
其次在日常用工管理中下,我们习惯的是“先加班,再调休”,现在综合调剂模式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先调休,再加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4条规定,休息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予以加班调休待遇。如果用人单位提前安排好后续加班时间,同时提前安排劳动者调休,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事实上,国庆、春节七天长假都存在这样的调剂安排,只不过是国家统一安排且调剂周期较为集中,大家主观感受上更容易接受和认同。问题3
集中休息期间的工资如何发放,员工在完成全部补班前离职的如何结算?
预借休息日,员工集中休息不上班,但作为后期补班(周末加班)的调休,企业正常支付工资。补班期间,员工加班提供劳动,但企业已经预先给予调休,因此无需额外支付工资。员工在完成全部补班前离职的(如先集中休息了5天,后期补班3天就离职了),企业可根据员工未补班天数结算离职工资。
问题4
先休息再补班的方式是否适用于所有工时制的员工?
经批准执行综合工时制的员工,企业可直接安排集中工作、集中休息。在统计周期内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支付150%加班费,未超过标准时间的,不支付加班费;经批准执行不定时工时制的员工,企业可直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休息日工作的,不支付加班费。因此,特殊工时制员工无需适用先休息再补休的特殊政策。
问题5
先休息再补班的特殊政策执行期限多长?
《疫情防控措施》允许企业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是特殊时期的临时性政策,用人单位应根据总体疫情部署要求及企业受疫情的影响程度,综合考量复工时间,并就本年度内剩余可调剂的休息日制定详细的补班计划,经与工会或劳动者协商一致后颁布执行。
综上,在一定期限内综合调解休息日的方式,实质上类似于综合工时制,在一定期限内集中休息、集中工作,综合计算劳动者平均工作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执行综合工时制需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在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措施》实际上是有条件许可企业采取综合计算工时制,作为援企稳岗、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临时措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在企业利益、疫情防控部署及劳动者权益保护间达到了适当的平衡。
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内容
预借休息日实施前应征得工会或劳动者的同意,就实施期间、预借休息日、补班措施、薪资发放、考勤管理等内容达成一致;
后续补班过程中不得违反每周至少安排劳动者休息1日(连续休息不少于24小时)的限制性规定;
对于劳动者不理解先休息再补班措施的,应结合当前疫情耐心进行宣讲。针对部分不同意的劳动者另行安排远程办公、年休假、无薪事假、协商待岗等其他措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劳争风险;
密切关注后续疫情防控政策中关于灵活用工内容的更新及相关指导文件,及时调整企业的用工方式。
北京最新出台的《疫情防控措施》,给短期内不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用工方式作为政策支持,可有效缓解企业现阶段存在的经营困难问题,也有利于下阶段疫情平稳后逐步复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目前上海、无锡等地已经跟进,后续其他省市还可能会继续增加,企业应当及时关注。